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附睾炎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学术上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激素的种类
1. 有机化合物:苯并[a]芘、双酚A(2,2-双酚基丙烷)、二苯酮、邻苯二甲酸酯、苯乙烯、二噁英等。
2. 杀真菌剂:苯菌灵(苯莱特)、六氯(化)苯、代森锰锌等。
3. 杀虫剂:β-六氯化苯(β-六六六)、甲萘威(西威因)、氯丹(八氯)等。
4. 除草剂:甲草胺(杂草索、澳特拉索)、杀草强(氨三唑)、阿特拉津(莠去津)等。
5. 杀线虫剂:1,2-二溴-3-氯丙烷、涕灭威(丁醛肪威)等。
6. 金属:镉、铅、汞等。
7. 天然和合成的激素药物:雌三醇、雌酮、己烯雌酚等。
8. 植物性激素:豆科植物及白菜、芹菜等植物的植物性激素。
以上环境激素用于生产染料、香料、涂料、农药、合成洗涤剂、塑料及助剂、激素药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
环境激素无处不在
环境激素虽然繁杂,但对生物和人类的侵害主要通过三种直接的途径:空气侵入、水源侵入和食物侵入。
1. 空气中的环境激素:①焚烧垃圾废物产生的二噁英类物质;②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某些物质的泄漏;③建筑材料、家具、日用品中污染成分(甲醛、增塑剂、防腐剂、杀虫剂、除污剂、洗涤剂等)的挥发。
2. 水源中的环境激素:①降水(降水使散发在空气中的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流向大地,进入各种水系);②工厂排出的污水,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渗出,医院医务用水的排放;③防止自来水管生锈的保护膜,塑料水管的添加剂。
3. 食品中的环境激素:①蔬菜、水果、谷物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人工养殖鱼类、禽畜使用的生长激素;②食品包装(塑料薄膜、涂了防锈树脂的罐头等)中的环境激素;③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添加剂。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1. 对体形的影响
激素对人体形态的塑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激素的存在,可能会干扰人体内生长激素等各种激素的分泌,导致“袖珍女孩”“巨人”的出现。大量食用含有环境激素类物质的大鱼大肉后,还会引起肥胖。
2.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导致孩子早熟。近年来,儿童月经初潮、胸部发育等性发育异常包茎逐年增加。这种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与孕妇在怀孕期间以及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吃的食物有密切关系,如肉类、鱼类、各种射精障碍品及某些蔬菜。
●要求变性的人增多。要求变性的人,有一部分是两性畸形,即发生在人身上的雌雄同体现象。男女性别之差,除了染色体的作用,环境激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多胎现象的出现。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五胞胎、六胞胎、七胞胎的生育奇迹都已出现。除了遗传因素,利用药物促排卵是多胎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我国专家发现,1984~1996年,男子每次射精的精子总数减少近1/3,精子密度下降了27%。若照此下去,今后不能产生足够精子的男性会越来越多,加之精子运动能力降低、畸形增多,人类繁衍后代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差。
3. 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在母体内受到环境激素影响之后,胎儿发育及一生中可能会出现畸形、低能等各种异常现象,如男性的尿道下裂、睾丸停止发育、小阴茎、精子数量减少等,女性的泌尿感染内膜异位症、乳腺癌等,以及智能低下、多动、学习障碍等。
减少环境激素的有效途径
环境激素几乎无处不在,要彻底杜绝它不太可能。这就意味着人类已经别无选择,唯有尽量减少向环境中释放环境激素等有害化学物质,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应用的管理,停用或替代目前正在使用的包括杀虫剂、塑料添加剂等在内的环境激素。
1.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因为垃圾(特别是废旧塑料制品垃圾)焚烧能产生大量二噁英,释放大量环境激素,所以应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婴儿尿布等。
2.在日常附睾炎中尽量使用布袋。塑料袋不仅增加垃圾数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它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
3.选用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商品的过分包装,加重了自然界的生态负担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包装废弃物几乎占家庭垃圾的一半。在日常附睾炎中选用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可减少包装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4.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添加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种环境激素,而它可能在高温中渗出。
5.不用不合格的塑料奶瓶。在聚碳酸酯制成的奶瓶中倒入开水后,双酚A会溶出。
6.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以上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而原料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在这类容器中倒入开水后,苯乙烯会溶出。
7.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肥皂是天然原料脂肪加上碱制成的,使用后排放出去,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而洗涤剂成分复杂,多含有各种苯酚类有机物,是重要的激素来源,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8.少用室内杀虫剂。杀虫剂是环境激素的一种,它因毒性、高残留性在生物圈中循环,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诱发多种病变,是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在密闭的室内,杀虫剂会富集和残留,浓度越来越大,严重损害居住者健康。
9.简化房屋装修。装修房屋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还为健康带来隐患。氡气存在于建筑材料中,可诱发肺癌。石棉是强致癌物质,存在于耐火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制品中。家具黏合剂中的甲醛可引起皮肤过敏,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并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于装修材料、油漆和有机溶剂中,多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头痛、过敏、肝脏受损。甲醛、苯等物质可释放环境激素,危害人体健康。
10.回收废旧电池。电池中含有镉、铅、锌、汞等,电池腐烂后,有毒金属渗入土壤、水体中,通过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最后进入人体内,可导致严重的阳痿。为防治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请将电池收集到一起,到一定数量后,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1.减少农药的用量。农药作为环境激素的重要物质,在植物体内富集或残留于植物表面,通过植物、昆虫、鱼类及气-水流通的作用,转化和富集。一方面,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益虫、益鸟被杀,生态失衡,造成新的、更多的虫害。此外,农药还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甚至还有遗传毒性。因此,我们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推广高效低毒、对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农药。
12.避免食用近海鱼。海水中含有各类化学物质,尤其是近海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概率更大。随着食物链浓缩、富集和放大,人食用近海鱼后,受到环境激素污染的概率也会增大。
13.消费肉类要适度。禽畜的饲料中含有大量激素类物质,不要过度食用禽畜肉。
14.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据研究,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如糙米、小米、黄米、荞麦、菠菜、萝卜、白菜等,有利于化学毒物从体内排出;饮茶有助于将体内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