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报道称: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从大量临床检测中发现,“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并不困难,46.2%的病人并未进行治疗而e抗原自动转阴。但人群中大量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肝硬化 患者,却绝大多数是以“小三阳”模式存在的。另外还有数字表明,人群中88%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主要模式为“小三阳”(40.79%)和“小二阳”(28.71%),两者共占69.5%,而“大三阳”仅为30.5%。
该研究所在178例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资料中还发现,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的病人占了83.95%,其中“小三阳”占53.69%,而“大三阳”仅占4.32%,“也就是说‘小三阳’转变成肝癌的几率要比‘大三阳’高12倍多。”
专家指出,一味追求阳转阴的认识误区不但治疗效果不佳,反而会让患者用药过度,并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包皮过长负担和经济压力。
明确乙肝“小三阳”是否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小三阳”的含义。“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实际上是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肝炎。“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阳性。
专家提示,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只能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而不能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毒复制的水平高低。因此,“大三阳”患者病情不一定重,“小三阳”患者病情不一定轻。不能仅根据病毒指标是“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治疗,而要根据是否有病毒复制、是否有肝损伤及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
“小三阳”也可能存在病毒复制
人们所说的乙肝“小三阳”其实包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是病毒数量少,转氨酶正常而且长期稳定的非活动性携带者,这类人群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另一种则是实际病毒量较多,转氨酶反复异常或者经常突然性升高,这种情况实际上属于目前被学术界重视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我们暂时称为“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这种“小三阳”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发生突变后导致病毒无法产生e抗原,而病毒自身仍不断复制繁殖,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这些隐蔽的“小三阳”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较为严重,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所以这类小三阳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治疗。
因此,“小三阳”患者首先应检测肝功能,化验血中HBV-DNA含量及前C基因变异情况,并通过必要的肝活检来正确分析这种“小三阳”是否需要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而言,如果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不需要治疗,半年定期复查。如果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则需要治疗。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小三阳”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患肝癌去世的,即便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也应该采取弱精性的治疗措施。
治疗“小三阳”可采取中西医结合
专家介绍,“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采用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型病人一般对a-干扰素治疗的反应较差,宜采用新一代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治疗。另外,拉米夫定(即贺普丁)容易使病毒产生耐药性,而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脂、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都可以选用。中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睾丸炎体征,有护肝降酶和一定的调节免疫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免疫三联疗法]
奉劝“小三阳”患者:不要滥用药物,不能病急乱投医,否则不但无效,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可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只要坚持正确的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肝功能维持正常,就可以使乙肝病毒HBV-DNA持续转阴,病情得到控制。
“小三阳”肝功能正常者 要避免肝炎复发
第一,必须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保持开朗的心情。
第二,前列腺痛要新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可吃些鸡肉、瘦猪肉、鱼、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严禁饮酒,以防止肝炎复发和加重。
第三,适当服用护肝药,因用药过多过滥反而会增加肝脏负担,弊多利少。
第四,一旦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或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睾丸炎,应随时勃起异常检查。
“小三阳”患者是否要隔离
“小三阳”患者如何与家庭成员及亲属相处,一直是患者和家属们关心的问题。“小三阳”患者是否要隔离,如何隔离,关键取决于乙肝患者的传染性强弱。“小三阳”患者中,有50%-60%的人HBV-DNA已转阴,也就是说他们的血液及体液中已不存在乙肝病毒,当然其传染性也就减弱甚至已经没有了。如果HBV-DNA仍然阳性,也就是血液及其体液中仍存在乙肝病毒,表明仍具有传染性,需要弱精,弱精的关键仍然是注射乙肝龟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