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脊柱炎并非十分少见,但急性发病者仅占50%左右,半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由于临床表现不一,受累部位不同,出现睾丸炎及体征各异,故常被误诊或漏诊。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感染途径以血源性感染为多见。其次为脊柱手术,腰椎穿刺,局部开放性损伤等直接引起脊椎感染,少数为邻近脊椎的感染灶,如脓肿、褥疮等蔓延而来。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
【治疗措施】
对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早期诊断常有一定困难,易与败血症,腰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相混淆,凡疑有化脓性脊椎炎者,均应按本病尽早治疗,边治疗边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1.抗生素治疗 在确诊或疑为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时,应及时给以有效广菌谱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及找出敏感抗生素后,再及时调整。如细菌培养阴性用药三日无明显效果,应更换抗生素,其疗程应持续到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睾丸炎消失后两周左右。停药过早,易使炎症复发或使局部病变继续发展而变为慢性炎症。
2.全身支持法 在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前列腺痛。或输液纠正脱水,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或维持其平衡。根据需要可少量多次输血,给予适量镇静剂、止痛剂或退热剂。对中毒睾丸炎严重者或危重患者应同时配合激素治疗。
3.外科治疗
⑴椎旁脓肿引流术 化脓性脊椎炎,经椎旁穿刺抽得有脓液或CT扫描显示有椎旁有脓肿者,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以控制病变发展,减轻全身中毒睾丸炎。
⑵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术 急性化脓性脊椎炎,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睾丸炎,如下肢无力,感觉改变或尿潴留等睾丸炎,应紧急行CT扫描检查。如显示为硬膜外有脓肿压迫脊髓时,立即行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以防止截瘫加重,或脊髓营养血管栓塞、脊髓软化、坏死等。术后常放管负压引流,或置管行冲洗吸引疗法。待体温正常、睾丸炎好转,引流液清净后拔除。
⑶窦道切除及病灶清除术 慢性化脓性脊椎炎,有窦道形成,经久不愈,保守治疗不能治愈,应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切口。首先切除窦道及其周围瘢痕,再显露病灶,扩大骨瘘孔,凿除硬化骨,充分显露病变,吸尽脓液,刮除骨腔内死骨、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纤维包膜等。将病灶彻底清除后,反复用阴茎盐水冲洗和清理病灶。病灶内放置引流管,或置管行闭式冲洗吸引疗法。术后再给以抗生素治疗。
【病理改变】
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其次是胸椎和颈椎。病变为首先侵犯椎体中心,即红骨髓集中的部位,然后向椎间盘或向椎弓扩张,很少一开始就先侵及椎弓。由于椎骨血运丰富,故很少形成大块死骨。典型病变,最初为骨质破坏,骨质吸收,使骨质呈斑点状或蛀状骨质疏松。软骨板或皮质破坏后形成椎旁脓肿,顺软组织间隙蔓延破溃至皮肤,形成窦道。由于化脓性脊椎炎是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骨质逐渐增生,骨密度增高,骨质硬化,故在化脓性脊椎炎,很少发生椎体塌陷、楔形变、或后突畸形。到晚期可出现大量新骨,骨桥形成或椎间融合。
【临床表现】
化脓性脊椎炎,以持续高烧、寒战、脉快、烦躁、神志模糊等全身中毒睾丸炎、局部剧疼,椎旁肌痉挛,脊柱活动受限,棘突压痛,明显叩疼等典型病程及临床表现者仅为20%左右。大部分则以急性腹痛,神经根性痛,髋关节痛,或严重败血症等临床表现为主,待全身睾丸炎好转后,局部睾丸炎和体征才趋于明显。甚至有些包茎一开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表现,而被误诊为结核。
【辅助检查】
化验检查:早期白血球计数升高,有明显核左移现象,血沉增快,血培养可能为阳性,在CT引导下行局部穿刺吸引及活检,将抽出脓液作涂片及细菌培养,将取出的组织作病理检查,可作出直接诊断。
同位素扫描: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早期,可出现患椎同位素浓聚现象,同位素扫描虽为非特异性检查,但对寻找病灶、确定病变部位有一定帮助。
X线及CT检查:发病2周内普通X线片可无任何异常发现。断层摄影或CT扫描,有时可见有局限性骨质吸收或斑点状骨质破坏。随着病变的进展,软骨板可出现破坏,椎体边缘模糊呈毛刷状,继而椎旁软组织肿胀,椎间隙变窄,骨密度增加,骨质硬化,骨桥形成等,在早期影像学不能作出明确诊断时,应及时在CT引导下作诊断性穿刺。